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 台灣深陷其中!

儲備預防觀念更勝發病後治療

終身學習更能延緩失智

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(World Dementia Council)2015年8月發布的全球失智症報告,全球失智症人口約4680萬人,一年平均新增990萬名病患,平均每3秒就有1人。預估到2030年,全球失智人數將增至7470萬人;2050年更將破億,來到1億3150萬人的新高。台灣,同樣深陷失智風暴中。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,目前全台失智症人口有24.4萬人,相當於彰化市的人口數(23.5萬)。2050年將增加至86萬。

 

失智症是什麼?

失智症是與大腦中蛋白質的異常積聚有關,這種積聚導致神經細胞功能降低並最終死亡,隨著大腦神經細胞死亡,因受損的部位不同,對每人的影響不同。受損的腦細胞不能像正常細胞一樣與其他腦細胞連結,而影響了人們思考,行為,感覺,記憶和行動的方式,而導致不同類型失智症。

失智症依不同病因,可分為退化性及血管性兩大類。

退化性失智症又分阿茲海默症 (Alzheimer`s Disease)、額顳葉型失智症 (Frontotemporal lobe degeneration)、路易氏體失智症(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),多數人罹患的是退化性失智症的阿茲海默症,約占六成。而血管型失智則有額顳葉型、路易氏體、巴金森氏症和水腦症等。

 

除了記憶力喪失,還有什麼失智症狀?

近期記憶喪失-反覆提出同樣的問題。

難以完成熟悉的任務-喝酒或做飯。

溝通問題-忘記簡單的單詞或使用錯誤的單詞。

失去方向-在以前熟悉的街道上迷路。

抽象思維的問題-金錢處理。

錯放東西-忘記日常物品的位置,例如鑰匙或錢包。

情緒變化-突然和無法解釋的變化。

人格改變-可能變得煩躁,可疑或恐懼。

失去主動性-對某事或去某個地方的興趣減少。

 

健康意識抬頭 預防更勝於治療

《新英格蘭醫學》雜誌(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)最近一篇報導,分析過去40年全球失智症的盛行率,發現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,盛行率約為3.6%;到了2010年間,已降至2%,降幅高達44%。原因是現代人愈來愈有健康意識,並伴隨著研究愈來愈多,預防之道逐漸明朗,及早儲備預防觀念更勝發病後治療。

 

科學研究出,預防失智症的方法!

失智症除了年齡和遺傳不能改變外。研究人員針對大腦健康和預防失智的因素持續做研究,包括心血管因素,身體健康和飲食。

心血管危險因素

大腦由身體最豐富的血管網絡滋養。任何損害身體任何部位血管的東西都會損害大腦中的血管,剝奪腦細胞重要食物和氧氣。大腦中的血管變化與血管性失智有關。經常與其他類型的失智變化一起出現,包括阿茲海默症和路易氏體。這些變化可能相互作用,導致更快的下降或使損傷更嚴重。可以通過保護心臟的一些相同策略來幫助保護我們的大腦,不要吸煙,採取措施將血壓,膽固醇和血糖控制在建議的範圍內,並保持健康的體重。

體能鍛煉

定期進行體能鍛煉可有助於降低某些類型失智的風險。有科學研究表明,運動可以通過增加血液和氧氣流向大腦直接使腦細胞活化。

健康飲食習慣

吃的東西可能通過它對心臟健康的影響對大腦健康產生最大的影響。目前最好的證據表明,心臟健康的飲食習慣,如地中海飲食,也可能有助於保護大腦。地中海飲食包括相對較少的紅肉,強調全穀類,水果和蔬菜,魚類和貝類,堅果,橄欖油和其他健康脂肪。

 

此外,國外研究也顯示,教育程度、識字率,和老年後會不會罹患失智有關,終身學習能讓大腦的神經網絡變得更複雜,延緩失智年齡,而擁有多種語言能力的人,也較晚出現失智現象。

 

資料來源

nhs.uk / alzheimers .USA

 

Posted in 生活保健室.